書院消息

【天行者遊蹤】巴山渝水見眾生

【天行者遊蹤】巴山渝水見眾生


◎文/呂偉明

〈乾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於是,我在去年將肇始於2015年的文化旅行活動更名為天行者計畫。計畫將中華輿圖按歷史區域整理為49個大區,梳理出49條旅行線路,迨至巴國之旅結束,已經走過9個年頭、16條線路,東至普陀山,西至伊犁霍城,南至三亞鹿回頭,北至喀納斯湖,累計里程突破3萬公里,堪堪走完近三分之一。這9個年頭,一起同行的諸位師友或由而立至不惑,或由不惑至天命,或由天命至花甲,而我至為敬重的劉君祖先生已參與13次,由花甲已至古稀。時光紅了櫻桃,綠了芭蕉,白了雙鬢,垂了眉梢,所幸一切還好。

9年來,我著手收集華夏民族起源史料企圖成一家之言,但受製於史料和考古線索缺失而進展緩慢,反觀君祖先生繼周易通神之後,遍注儒釋道和諸子典籍,無不融會貫通。先生在寶島言傳身教,開咸臨一脈,使周易文化研究會雲蒸霞蔚數十年,彷彿人間傳燈,生大造化於世。2017年4月漢中之旅期間,與先生登臨西嶽極巔,知先生有參遍百家寫武俠之意,且擬以宋朝為背景,欲與金庸華山論劍。後來我們於2017年11月南越之旅抵達厓山,憑吊宋蒙決戰遺跡;於2018年7月黨項之旅踏破賀蘭山缺,周遊陝甘寧宋夏交兵古戰場;於2019年10月東甌之旅遍賞南朝風物,煙雨樓上憶江南七怪和全真七子。而剛剛走完的巴國之旅,目標之一便是使蒙古大汗蒙哥飛石斃命,憑一城之力改變世界史走向,堅守36年之久的釣魚城。

巴國文化之旅的路線圖是以順時針方向,走遍重慶市名勝古跡和地質奇觀。由於交通路網佈局限制,便將四川廣安和湖北恩施也囊括進來,無意中使整個路線神似太極陰陽圖,而廣安和恩施恰好處在兩儀的位置。巴國之旅行程2700公里,我們在長江南北的里程大致相等,無意間又暗合了太極陰陽平衡之理。

圖1:巴國文化之旅路線圖與陰陽圖對比

一、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縉雲寺、釣魚城

據考證,巴國文化之旅所經區域在先秦時期屬巴國勢力範圍。巴人起源主要有兩個說法:一是氐人在隴南順秦嶺東下,到湖北中部之後又逆長江而上,一步步到達今天的重慶地區;二是土家族始祖在湘西、荊南向西擴張,直至成長為巴國。從時間先後順序上看,氐人遷徙明顯在前,畢竟司馬遷考證大禹出自西羌,而氐人與羌人先後興起於關隴一帶,氐人東出和後來的羌人南下川滇形成彝族都是合理的遷徙。巴人自古武勇,商末時,巴人支裔彭國助周武王伐紂,平王東遷後巴人卻與周王室日益疏遠,被中夏諸邦蔑稱為板楯蠻、白虎夷,巴國滅亡後巴人散居川渝,楚漢之爭時巴人出山助劉邦平定天下,每戰必衝鋒在前。劉邦稱帝後感念巴人,命樂工作巴渝舞。自漢至六朝,巴人後裔時叛時服,最終大部漢化,但其武勇天性在後來的抗蒙戰爭中展露無遺。因此,我們的巴國文化之旅的主題是探索上古巫鹹國和巴國文化源流,以及鬼城文化生態系統。我們的第一站便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在這裡我們看到了200萬年前的巫山人下颌骨化石、鳥形尊、虎鈕錞于、烏楊石闕等鎮館之寶。

圖2:在博物館廣場合影,背景是重慶人民大禮堂。

縉雲寺是中國境內唯一的迦葉古佛道場,始建於南朝宋,幾度荒廢又幾度修復,現存寺廟主體修復於清康熙二十二年,現存迦葉道場古牌坊是明神宗御賜。1931年,民國四大高僧之一的太虛大師在此創辦世界佛學苑漢藏教理院,使縉雲寺一度成為中國佛學中心。太虛大師畢生提倡人生佛教論,引導大眾由人道的殊勝養成完滿人格,以趨向佛乘為歸極,以成佛為宗旨,最終由此來實現人間淨土。

圖3:在迦葉道場古牌坊前合影留念。

釣魚城是迄今中國保存最完好的古戰場遺址。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率蒙軍主力攻宋,7月被釣魚城宋軍飛石擊中身亡,蒙古汗國不得不從歐亞戰場撤軍。當時蒙古第三次西征軍正逼近加沙,即將征服埃及,但蒙哥死訊到達西亞後,旭烈兀率主力東歸,蒙古在亞歐大陸的大規模擴張至此終結。釣魚城軍民以孤城前後對抗蒙元36年,曆經大小戰鬥200次,雖然最終不得不降元,但其一腔孤勇彪炳史冊,延至後世。1931年中國抗戰開始後,英美蘇起初隔岸觀火,國民政府只得以空間換時間,冥冥之中退到重慶組織全國抵抗。或許有六百年不甘降服的軍魂護佑,日寇止步於三峽以東,雖然半個中華淪陷,但最終迎來抗戰勝利。時隔千年,繼唐玄宗避難成都坐待安史之亂平息之後,蔣中正退入重慶終至克復失地,在中國歷史上唯此兩人自西南反敗為勝,然而兩人的結局卻均為失勢。1947年,重慶市區建成抗戰勝利紀功碑,1950年大陸鼎革後更名為人民解放紀念碑。

釣魚城遺址聳立於兩江【嘉陵江與渠江】交匯處,城墻千瘡百孔,可見當年艱苦卓絕和戰況慘烈。釣魚城被迫降元之時,元軍正合圍厓山,兩個月後宋朝最後的抵抗力量全軍覆沒。如今評價宋史,除去文化可圈可點之外,軍事和外交幾乎一無是處,然而恰恰是宋朝對經濟和民生的關注,士大夫知識階層擁有空前的寬容環境,宋朝養士兩百年,雖無力抵抗蒙古騎兵,但華夏文脈不絕,國雖亡而士心未死盡,不足百年星星之火終於燎原。與君祖先生及諸位師友漫步釣魚城,在上帝之鞭折此城下的石刻駐足,卻生出一個好奇的念頭:當年金庸於1961年完稿的《神雕俠侶》將釣魚城之戰憑空搬到襄陽,寫楊過以一枚石子擊殺蒙哥大汗,時隔一個甲子,不知君祖先生的大武俠是否在儒釋道之外也會有吐納星辰、飛花傷人的玄幻片段。

圖4:在釣魚城遺址留影,是巴國之旅中唯一的莊嚴肅穆時刻。

二、潼南大佛寺、寶箴塞、鄧小平故里

圖5:走過石磴琴聲,在中國最大的摩石刻書佛字前留影。

潼南大佛是中國第一大金佛,佛首鑿成於唐末,佛身鑿成於南宋,大佛雕鑿完工後,開始裝鑾飾金,於1152年二月通體貼金完成,當時恰好是紹興和議十週年。1142年1月27日,宋高宗趙構和秦檜以莫須有罪名處死岳飛,紹興和議即刻生效。似乎是預見到偏安一隅的苟且,潼南的佛首雖然風格與彬縣大佛寺如出一轍,都是晉陝關隴大漢的方正臉龐,但潼南佛首卻顯得臃腫和狼狽。自古以來,每個王朝面對外敵一旦膝蓋發軟,一口氣續不上來,就只剩下屈服了,所以潼南大佛看上去有得過且過的憊懶樣子。然而,中國作為僅存的文明古國,經歷過無數浩劫,至今仍然充滿生機,這不僅是文化的自我更新能力所致,更多的是每次面臨亡國滅種的危急關頭,總有力挽狂瀾的蓋世英雄出現,他們是中國的脊梁。

寶箴塞位於四川武勝縣,建於清末民初,是當地豪門段氏家族爲避戰亂而修建的全封閉式川東民居建築群,既是家族居所,也是軍事堡壘,由此可以推測當時地方豪強對平民的捐稅賦斂壓榨之深。民國時期四川軍閥混戰,賦稅預征數十年,民不聊生,正因為佔總人口絕大比例的農民生存維艱,共產黨紅色政權才能在廣大農村落地生根,這與國民黨縣黨部以下完全依賴保甲制度形成鮮明對比,所以才最終實現農村包圍城市。國民黨做為百年大黨,自身痼疾並未因為退守台灣而清除,仍然難以完全放下身段,與民眾形成魚水聯繫。現在的國民黨像極了一個書呆子,自命為君子,卻奈何不了小人的攻訐和反間計。

鄧小平故里位於四川廣安。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覺醒,孫逸仙、蔣中正、毛澤東和鄧小平前赴後繼,使中國從積貧積弱、任人宰割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一躍而成為世界強國之一,而正因為有鄧小平撥亂反正,將國家精力從階級鬥爭轉向經濟建設,中國也難有後來的成就。彷彿僅僅是政治決策者的一念之別,短短幾十年,中國大陸天翻地覆,平地起高樓,高山出平湖,雖然與戶不夜閉、行旅不齎糧的盛唐還有差距,但富庶繁華、軍威遠播、庶幾小康,已達治平之世。

圖6:與鄧公手書福字合影,其筆意遠勝乾隆帝福字,前者造福天下,後者賜福和珅。【註:15員到齊】

三、雙桂堂、天生城、張飛廟

雙桂堂位於梁平,號稱西南佛教禪宗祖庭,寺院深處植有金桂、銀桂兩株桂樹。天生城位於萬州,也是宋蒙戰爭山城遺址,俯瞰長江,位置險要,當地政府在天生城山腰以下建起遺址公園,入駐餐飲商戶甚多。我們在山腳下遊玩休憩,坐成一排,此情此景與2016年4月三吳之旅某場景相似,一轉眼,時光荏苒。

圖7:兩張照片對比:左是2016年4月25日三吳之旅,鎮江北固山;右是2023年12月12日巴國之旅,萬州天生城。七年時光匆匆,所幸大家都好。【註:兩場同框2016由左至右包括正強、嘉玲、潔玲、師母、老師、詒鵬】

圖8:兩千年後,林家雲長和王家翼德再度扈從劉皇叔。

雲陽張飛廟始建于蜀漢末期,原建於長江沿岸,三峽工程截流前因原址屬於淹沒區,故整體搬遷到現在的長江南岸飛鳳山麓。廟內塑有張飛像,珍藏有漢唐以來大量詩文碑刻書畫珍品,我們見到的有顏真卿致郭子儀書札手稿、蘇東坡的前後赤壁賦、黃庭堅的幽蘭賦、岳飛的出師表、鄭板橋的竹石、何紹基的行書等等。

史家評論張飛都比較客觀,除陳壽在《三國志》中說張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之外,基本上都推崇其有萬人敵的本事,張飛雖是武人,但連陳壽都承認其義釋嚴顏,有國士之風,自然引得後世英雄惺惺相惜,像岳飛就曾經立志:要使後世書冊中知有岳某之名,與關、張輩功烈相彷彿耳。

當地人稱張飛廟極其靈驗,因此我們看到主廟掛滿各地民眾贈送的感恩錦旗,張飛銅像前香火繚繞,許多人正在上香。

四、白帝城、夔門、寧廠古鎮

白帝城地處瞿塘峽口,東望夔門,西臨奉節縣城,因其易守難攻,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考證白帝城得名由來,中古史家多認為得自公孫述,近世研究多指向土家族始祖廩君。然而,自從劉備在此托孤之後,萬州以東、巫山以西的這一段長江便屬於三國蜀漢。白帝廟的主題是托孤,文臣武將分居兩廂,功比伊呂的諸葛亮自不必論,連後主劉禪都能在偏殿配享。白帝城與夔門之間有渡輪接駁,在白帝城望夔門,夔門守住三峽西段入口,兩岸高山夾峙,不盡長江滾滾來。任誰到此,都不免湧起詩情畫意,但當年中唐詩人劉禹錫到奉節為官,三年理白帝,欲作一詩於此,怯而不為,只當了一回清潔工,將千餘首前人題詩刷汰,僅留沈佺期、王無競、李端、皇甫冉四首。後來白居易過白帝城,吟讀這四首詩句,也和劉禹錫一樣一字未寫。連詩仙李白也是在離開白帝城之後,才寫下朝辭白帝彩雲間的詩句。因此,連劉禹錫和白居易都難以描述的風景,用照片都很難傳達真實風韻,於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夔門因出土古象,建有一個小型博物館,在山坳內藏有一個橫掛護國佑民牌匾的老關廟,供奉著大禹、關公和楊泗。夔門保存著鎖江鐵柱遺跡,唐朝末年國祚將移,蜀將在此用鐵索橫斷江面,企圖阻止中原軍隊西進。事實上在此之前,晉滅吳、隋滅陳都曾遭遇過鐵鎖橫江,但都沒有改變結局。長江宛如巨龍,自古以來凡是有關長江的戰事,誰先生出鎖江的念頭,誰就先輸一籌。

寧廠古鎮在重慶巫溪縣,是中國早期制鹽地之一,也是巴國文化之旅所經的最北端。《華陽國志校補圖注》曰:當虞夏之際,巫國以鹽業興。今天的巫溪雖然僻居秦巴山脈東麓,但在唐堯時期卻因為發現鹽泉,是巫鹹國都城。巫文化的緣起和傳播必然有雄厚財力支持,所以以鹽業興的寧廠古鎮應該是蒙昧時期的人類最早用巫術詮釋世界起源的地點之一。現在的寧廠古鎮有關巫鹹國的遺跡早已湮滅,當地無史可查的吳王廟已是廢墟,連上個世紀的鹽場工坊都成為危房,唯有源山鹽泉汩汩流淌,這也是中國唯一一孔從堯舜時代奔流至今的地面自流鹽泉。捧起一汪泉水,用舌尖輕蘸,又鹹又澀,同行的林獻仁兄接了幾瓶泉水,計畫帶回台灣,這畢竟是堯舜時期的源頭活水啊!說不定帶回家看著看著就悟道了。

圖9:與亙古不變的自流鹽泉合影留念

五、巫山小三峽、小小三峽、巫山博物館

長江三峽自西向東分瞿塘峽、巫峽、西陵峽三段。奉節的白帝城和夔門是瞿塘峽的核心區域,我們剛剛經過,而早在2018年10月的雲夢之旅,我們在宜昌登上遊輪,遊覽的是西陵峽風光。現在我們來到巫山,酒店房間正對巫峽,文峰和神女峰在對岸依次排列。當年楚懷王夢會神女,留下三峽地區最香艷的神話。12月中旬的巫峽風漸寒,霧漸重,清晨的山腰以上雲氣蒸騰。從巫山乘遊輪遊覽小三峽和小小三峽,來回需要4個小時。小三峽兩岸山壁蒼翠,間有紅葉飄搖,獼猴成群,水波蕩漾,講解員偶爾會指點懸棺所在。待到接駁處更換小船,繼續上溯小小三峽,領航員用當地方言唱了一曲俚俗歌謠。綜觀三峽水勢,自截流之後上游水位急速上升幾十米,小三峽宛如狹長海灣。原本計畫去大昌古鎮,但遊輪路線並不抵達,而且大昌古鎮也是因三峽庫區而整體搬遷,已經失去古風古韻,此行到不了也罷。

巫山博物館倒是小而全,雖以巫山巫水巫文化自況,但有個別文物卻在意料之外,比如像象征遠古啟蒙時代的西周神鳥骨雕、漢代西王母、東王公鎏金飾牌,再比如真偽難辨的另一顆巫山人頜骨化石。我推測,起源於黃帝時期的巫文化作為華夏民族文化的起源之一,其核心內容應該是推崇靈魂不死不滅。大概在先秦時期,巫文化就已形成獨特的理論體系,不僅與當時在亞歐草原佔統治地位的薩滿教互為淵源,而且與已經失傳的祝由術等中醫文化也有師承聯繫。由於巫文化淵藪與楚國腹地相毗鄰,從而深刻地影響了楚文化,甚至後來以荊楚巫俗為基礎,加上道家哲學和陰陽五行思想影響,再加上東漢以前的神仙信仰和方士方術烘托,就有了中國道教的雛形。巫山博物館內的館藏文物,便有著中國古人對神仙最初的想象。

圖10:在12月的寒風裡,我們穿行在巫山小三峽和小小三峽的青山綠水中。

六、旱夔門、恩施大峽谷、唐崖土司城

圖11:與旱夔門一起入鏡。

從巫山向西,經奉節南下,越過長江大橋一個小時後,便到了旱夔門。所謂旱夔門,即為與長江夔門極度近似的陸地地貌。我們在觀景台遠眺,有四百多米寬的山門拔地而起,兩側絕壁聳立,頗有氣勢,美中不足的是缺少一條萬里長江。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地質學界公認:旱夔門是世界上最大的山門。

到達恩施大峽谷時正逢降溫,酒店海拔一千米左右,極為寒冷,酒店餐廳以火盆取暖,房間空調用起來也不如北方暖氣舒適。次日遊覽大峽谷,我們乘纜車上行,穿入濃霧之中。山頂溫度極低,呵氣成冰,青草綠葉盡皆被霧凇包裹,雲氣被寒流冷卻,順崖壁滑下來成為冰凌,群峰一夜白頭。我們沿絕壁棧道一路走走停停,經過近三小時跋涉,終於來到已經矗立億萬年的一炷香。一炷香是舉世聞名的地質奇觀,孤零零一個石柱上寬下狹,兀自億年不倒,令人稱奇。俗話說人爭一口氣,佛爭一炷香。連石柱都不懼億年風雨,我等這一世又怎麼肯俯首帖耳屈服於命運?一轉念,勇氣倍增,再一轉念,打了一個噴嚏,渾身一顫,寒氣逼人。下山雖是一路電扶梯,但大家基本都是強弩之末,幸虧酒店就在大峽谷出口,能及時休息補給。然而,有三位奇女子意猶未盡,居然連午飯都沒吃,繼續去遊覽雲龍地縫了。

圖12:這四位奇女子中,有三位已經打通任督二脈,在酷寒中將恩施大峽谷和雲龍地縫一次性全部走完,相信未來一定會流傳著她們的傳說。

唐崖土司城遺址位於湖北咸豐縣,始建于元朝,廢止于清雍正十三年。目前只有張王廟石人石馬雕像和荊南雄鎮牌坊保存完整,院落和道路尚清晰可辨,其它建築蕩然無存。元朝上半場武力值爆表,對少數民族首領授以爵位,若有背叛立刻開戰,不服就打到你服,所以在《元史》中經常看到前年攻陷某地,去年再度攻陷,今年又繼續攻陷,蒙古騎兵打完就走,從未想過治理,直到忽必烈聽取宋朝遺臣建議才實行了委託人治理的羈縻政策。滿清時期人口暴漲,稅收和土地都需要深度整合,不得不改土歸流,才將形同國中之國的土司制廢除,納入中央統一管理。

圖13:在1624年所建的荊南雄鎮古牌坊前合影留念。

七、酉陽桃花源、龔灘古鎮、芙蓉洞、天生三橋

酉陽桃花源完全借用了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將這篇文章惟妙惟肖地還原成場景。酉陽桃花源位於山腹,自東門進入,穿過一個碩大的天生橋,裡面別有洞天。印象深刻的是有一處喊叫泉,若用石塊在泉口敲擊,再輔以喊叫鼓噪聲,會流出泉水。我們試了兩次,徒勞無功。

龔灘古鎮西鄰烏江,在唐代名為洪杜城。漫步在古鎮起起伏伏的石板街上,四合院和吊腳樓交錯其間,只是唐宋遺跡已經難尋蹤影,觸目可及的是明清建築群。假如說龔灘是唐宋貶謫之地,那麼到了明清這裡便成為渝湘黔之間的航運樞紐,彼時的繁華在留存至今的川主廟、永定成規碑體現得淋漓盡致。川主廟祭祀的是李冰,李冰治水修都江堰,使四川盆地千年無水患,故後世航道港口均奉祀其神主,也算是比較現實的信仰。永定成規碑則明文公示了光緒年間的運費單價,以防出現市場亂象,商家的生意經覆蓋了歷史的青石板。中國的歷史文化是層累遞進的,經過一代又一代的精耕細作,古人一個單純的念頭被後世演繹出無窮奧義,以至於後人把簡單的事情都想復雜了。所以,孔夫子將詩經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將史書削減成春秋,後世的佛家也一直堅持說運水搬柴都是神通,其實他們都在做著化繁為簡的工作。對應到芸芸眾生,大多數人都孜孜以求於外物,滿足於花花世界的所得,卻忘記了向內心下功夫,一旦降伏不住內心,慾壑難填,不僅手裡的一切都將成為夢幻泡影,連自己的心都覓不到了。

圖14:身後背景即是龔灘古鎮和烏江百里畫廊。

9年來,我們到訪洞穴不少,但武隆芙蓉洞卻是中國唯一被列爲世界自然遺産保護地的洞穴。芙蓉洞位於山腹之中,在洞外向下俯瞰便是芙蓉江。芙蓉洞內溫度在16度左右,與洞外有10度以上的溫差,所有人一進洞就出了一身汗。洞內鐘乳石在變色燈光照耀下顯露出奇形怪狀,我們既能看到形神兼備的海底龍宮、金鑾寶殿、大小雁塔、玉柱擎天,也能看到牽強附會的珊瑚瑤池和動物王國。比較罕見的是寬15米、長21米的巨幕飛瀑,看上去蔚為壯觀。在洞中,棕櫚狀石筍和石膏花比比皆是,而洞頂的石灰質水滴仍在不停垂落,一點一滴增加著石筍的高度。

天生三橋在武隆縣北,與仙女山不遠。我們先乘電梯垂直向下115米,出來後便看到一個巨大的天坑和天龍橋的橋洞,等走完全程就發現三座天生橋在頂端相連,而橋下的天坑則是地面溶蝕沉降形成的,絕非隕石撞擊所致。順石階向下,遠遠望見一座四合院樣式的天福官驛,這座驛站在歷史上確是連接渝黔的交通中轉站。在唐朝前期,武隆名為武龍縣,地處黔中道和山南道之間的交通要道上,而黔中道的治所便是近在咫尺的彭水。一千多年前曾有無數匹驛馬踏過溪流飛奔而來,傳遞著軍情要務的訊息。之後唐朝變成宋朝,武龍縣西邊是治所在涪陵的涪州,東邊是治所仍在彭水的黔州,驛站仍然發揮作用。2006年,張藝謀導演拍攝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看中了天生三橋的奇特地貌,便在這裡重建了驛站做為外景地,由於有影壇巨星的加持,順利使天生三橋成為知名景區。驛站之外草木繁盛,午後光影隨時而異,天生橋下光線明暗不定,橋底孔洞與石壁重疊形成的光影有的如青龍偃月刀,有的如大拇指,有的如一條錦鯉。

圖15:左是天龍橋下石壁上浮現出一隻猛犸巨象;右是薏安手持青龍偃月刀。

八、豐都鬼城、石寶寨

豐都舊名酆都。豐都名山在歷史上演變成陰曹地府的象征,豐都一變而為鬼都。中國本土最早的冥界在泰山,《水經注》明確指出:“泰山在左,亢父在右,亢父知生,梁父主死。”《搜神記》記載的多篇傳說也都涉及泰山神主管天下亡魂。到了宋元時期,民間文化興盛,依照世俗官署構想出一套相當完備的冥府鬼權系統,陰間冥府作為判定鬼魂歸宿機構,設有三曹六案七十五司,大概在元代末葉,這種冥府編制已經完成。而中國自古民族眾多,歷史區域之間對比鮮明,冥界從來都不止泰山一處,比如蜀人魂歸汶山、巴人魂歸豐都、匈奴魂歸赤山等等,都有典籍記載。但這其中最為巧合的是,漢晉道教經典的酆都大帝信仰在唐宋之際開始實體化,鬼神所在地的酆都最終落戶於地理的豐都,歷史的地名與宗教的概念重合,終於形成了非常獨特的鬼神文化。

今天豐都鬼城內的主體建築重修於明清,奈何橋、鬼門關、望鄉台、天子殿、三十三重天等等一應俱全。佛家和道家都有地獄之說,若無因果報應和地獄審判,對惡人富貴榮華、好人水深火熱無法解釋,不利於信仰,所以地獄必須要有,這是維繫良知和信仰的最後屏障。唐人曾為此寫打油詩:釋迦生中國,設教如周孔。周孔生西方,設教如釋迦。天堂無則已,有則君子生。地獄無則已,有則小人入。正因為大家都看得通透,所以對鬼城地獄安之若素。不過讓我們大開眼界的是鬼城濃濃的商業氣息。當跨過奈何橋,便有一個孟婆忘憂鋪,裡面的孟婆湯和孟婆涼茶都有明碼標價。

圖16:據導遊介紹,若夫妻二人十指緊扣一起走過奈何橋,來世依然成雙成對,於是便在此留影為證。只是我恍惚覺得大家都有些緊張。

石寶寨位於忠縣以北的長江北岸的玉印山,依山就勢,絕壁建樓,木石相銜,緊扣山體。原本是長江沿岸的一個要塞,三峽工程截流後水位上升,將石寶寨變成一個孤島。在景區外的介紹欄,我們看到1945年國民政府中央銀行1元紙幣背面印製的便是石寶寨圖案。值得一提的是,1999年第五套人民幣10元紙幣背面圖案是夔門。石寶寨與夔門的直線距離僅僅200公里。

石寶寨被譽為世界八大奇異建築之一。十二層寨樓始建于清乾隆元年,門額橫書梯雲直上四字,寨樓一側立有一個水位紀念碑,記錄著175.1米的歷史最高水位,這個水位再往上漲一隻手掌的距離,長江水就灌進寨樓了。寨樓是全木塔形結構,每一層都有面向江面的圓窗,整個寨樓無一鐵釘,世界罕見。我們逐層扶木梯而上,每層依次有晴雨碑、巴蔓子雕像、直方大石刻、觀音閣等等,越往上空間越是逼仄,攀援到第十層就到了玉印山頂,視野驟然開闊,前方是一覽無餘的長江,身後則是石寶寨最古老的建築天子殿。天子殿建於明萬曆年間,前殿坐鎮的是關公和四大天王,正殿供奉玉皇大帝和諸位天宮仙官,後殿則置有王母和七仙女。穿過廟宇,後院有一個炮台遺址,炮台上尚存一小截炮身。向左右兩方遠眺,神思穿越歷史,自鴉片戰爭以後中國被群狼環伺,長江流域被劃入英國勢力范圍,英艦在長江橫行無忌,英租界分散在長江沿岸城市,領事裁判權凌駕於中國主權之上,煙館密佈中國城鄉,西方列強企圖使中國永遠成為睡獅,使中國人永遠成為甘於被奴役的東亞病夫。只是睡獅已醒,巨龍已飛,國人一朝覺醒,中國便換了人間。

圖17:石寶寨塔樓中的直方大石刻,乃左宗棠岳父陶澍所書,恰合〈坤卦〉。

九、白鶴梁、大足石刻

圖18:與君祖先生合影於白鶴梁,我們面前是著名的清嘉慶浮雕石魚。

白鶴梁位於涪陵城北長江中,是與長江河道平行的一段天然石梁。自唐代開始,眾多書法家在石梁上留下題刻,日積月累,名家作品越來越多,隨江水豐枯而成為罕見的水下碑林,也是現存世界最早的古代水文站。白鶴梁題刻對研究長江上游枯水規律、農業和航運都有重大科學史料價值。因為三峽截流,上游水位必將白鶴梁淹沒,於是為保存古跡,建起世界首座水下博物館。我們乘一段極深的電扶梯到達長江江心,所在位置在長江水面下30餘米處,透過水下保護罩舷窗觀看水下題刻,文字歷歷可辨,其中黃庭堅的“元符庚辰涪翁來”頗為醒目。想當年,黃庭堅被貶為涪州別駕,遊山玩水到處題字,自然少不了白鶴梁。

圖19:在大足石刻寶頂山景區合影留念。

大足石刻是重慶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分散在重慶市大足區寶頂山、北山等多地,開鑿時間上起初唐,下至南宋,明清亦有增刻,規模宏大,雕刻精美,題材豐富,是人類石窟藝術史上最後的絕唱。細數石刻開鑿起止年代,在這漫長的一千年間,中國歷史可謂大起大落。據考證,大足石刻最早開鑿於唐高宗永徽年間,高宗之後則天稱制,為了名正言順抓牢皇位而極度重視禎祥。《朝野僉載》記載,有囚徒三百餘人在獄外牆角作聖人跡,長五尺。夜半時分,三百人一齊大叫。內使訊問原由時,都回答說夜裡有身長三丈的聖人告訴他們天子會有恩赦。內使核實確有巨跡,武則天即大赦天下,改年號為大足元年。這個故事在後世看來頗為荒誕,但在歷史上確實因為有佛跡出現而改元大足。然而,後世宋代評論家在此安了一個宿命的話題,說武則天稱制初期民間流傳武氏臨朝萬萬年的歌謠,後來改年號為天冊萬歲,又改萬歲登封,再改萬歲通天,最後改為大足,無意中暗合萬萬之數已足,武則天也終於想通了,才有歸政中宗之意。不過在後人看來,無論再怎麼自圓其說,終究改變不了佞臣弊政、羅織天下、偽造祥瑞的事實。武則天之後的開元盛世雖然是中國古代國力巔峰,但由於經過則天朝對精英集團的摧殘,王朝銳意進取的力量早已衰減,唐玄宗勵精圖治的雄心被歲月侵蝕,變得自滿而懈怠,隨之安史之亂將唐王朝的百年基業席捲一空。當中唐以後皇家權威掃地以盡,才會在藩鎮林立的底層社會仍然出現野心家,夢想有朝一日滿城盡帶黃金甲。

大唐在從輝煌的巔峰跌落並且日漸瓦解之際,儒家開始走向反思,與此同時,佛家和道家都無法從自身理論完美解釋世情,也隨之走向低潮。在唐宋之交,前有韓愈排佛卻又不得不融入佛家心性修煉的話語,後有朱熹集大成建起理學體系,通過對理的闡釋,超越儒釋道的精神秩序於是構建起來,中國人的精神世界由此從神秘主義過渡到理性主義,在宋朝初步實現了三教合流。宋亡後,蒙元政府對知識分子打壓,將廟堂學術打入塵埃,經世致用的儒家弟子只好在勾欄元曲中苟活,佛家和道家也成為皇室侍臣,但是由於失去了束縛,平民社會從此將儒釋道給實用化和平民化了。因此大足石刻大多反映因果報應和地獄審判,民眾孜孜以求的不再是虛無渺茫的無上菩提,而是象征現世報的韋陀杵和酆都獄。大足石刻與眾不同的浮雕,是一個手持六道輪迴羅盤的韋陀神像,隱喻修德不僅可以禳災,而且可以影響輪迴。經過千年磨合,儒釋道合流已經嚴絲合縫,比如儒家的孝經僅有感召作用,再加上佛家的輪迴和道家的地獄便有了威懾力。

巴國之旅的最後一晚,以體驗5D飛越重慶收尾。這一程走下來,我們彷彿橫穿五千年:從巫溪鹽泉的涓涓細流衍生出的巫文化經過夏商周的醞釀,又經過屈原等文學家的闡發,漸漸化作道教的最初萌芽;從禪宗南北支的各掃門前雪到元朝藏傳佛教干預的大一統,上起武則天、下至明清鹽幫哥老會豪門的心願都成為大足摩崖浮雕造像,佛教世俗化之後,民眾最務實的操作便是在做了虧心事之後,到豐都鬼城賄賂一下鬼差判官,用破財免災換一個心裡踏實;中國的儒家道統雖然在宋蒙戰爭和幾乎亡國滅種的民族危機前一度不絕如線,但卻凝結成釣魚城的鐵血丹心,以血肉之軀抵抗當時的世界征服者數十年。假如宋朝還能反敗為勝,釣魚城必然相當於唐朝張巡死守的睢陽。儒家入世,從孔孟至今,所選擇的修齊治平之路對每個中國人而言,既簡單又坎坷,只能做出兩個選擇: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我想,從儒家入世的意義出發,能挽狂瀾於既倒,讓國人富裕起來的鄧小平用一生詮釋的,毫無疑問是儒家的精神。更進一步說,君祖先生尚未完稿的宋朝大武俠,似乎也在因應著儒家精神,俠是在窮達之間靈活自如,卻又多了佛家的勇猛精進和道家的灑脫自然,所以,無比期待先生筆下展現的故事。

與君祖先生及一眾師友在重慶揮別,先生以一卦相贈。卦象曰:有孚攣如,無咎,位正當也。若干年來,雖經先生不時提點,但心中總是難弭逆天而行的孤勇,直到眼前接近天命之年,才明白順勢而為方可成事。江山如畫,乾坤未老,地靈自有人傑。當每個人的命運都被國運和大勢裹挾,順應時勢才是明智之舉。猶如今日之台灣,無論誰上台誰執政都無關大勢,公元938年石敬瑭割燕雲十六州給契丹,其後數個中原王朝都未能完全收復,直至1367年明軍北伐,不僅收回燕雲十六州,兵鋒所指,還滅絕了成吉思汗黃金家族嫡系後裔。當年劃給北國的燕薊之民,雖然在遼金滅亡時並未歸心中原,但最終還是共同鑄造了今天的中國。我們不難發現,中華民族的復興大勢從明朝就開始了,後來滿清確定了近代中國的版圖,又經過上個世紀從近代向現代的轉變和休整,到了這個世紀,中華民族復興的勢頭已經不可能被任何力量所遏制。

我相信,未來中國的發展仍會有波折,但中國的文化必然會推陳出新,經過幾千年錘煉,必然會生出能與孔孟老莊遙相呼應的新的文化果實。孔子曾說: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這句話更多的是在檢討人生得失。而兩千七百年後,君祖先生解讀周易,卻是點破人生迷津,將人生格局與世界風潮相連,其立意之深遠、視角之宏大,均已超越歷代坐井觀天的儒家老學究。先生以儒釋道寫俠,使三教合流的大宋成就俠之道,無異於是在修煉絕世武功,與此相應,每一次天行者的旅行,都相當於是將真氣運行一個小周天,使得各人擁有各人的絕學和緣法。天行者計畫按里程分為逍遙遊、養生主、大宗師三重境界,現在雖然很難預測何時才能躋身大宗師,但我相信到那時,中國肯定會脫胎換骨,只願那時,炎黃子孫皆如堯舜,願我華夏人人如龍。

2024年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