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院消息

【史一卿專欄之六】- 既濟與未濟二卦中的「曳其輪」小議

【史一卿專欄之六】- 既濟與未濟二卦中的「曳其輪」小議


《易經》64卦,從乾坤開始,至既濟、未濟結束,呈現出一種由單純至複雜的變化發展。乾坤為純陽純陰,彼此只有「相錯」這一重關係。從第三卦屯卦開始陰陽相交,隨著卦序的發展,卦與卦之間的關係也漸漸複雜,至最後兩卦既濟、未濟為複雜之最。

既濟、未濟兩卦之間有著「相綜、相錯、相交、相互」四重關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關係極為密切。這種密切的關係體現在文辭中,就表現為爻辭的高度相似與相關性。

既濟、未濟的爻辭,都是初爻以「濡其尾」開始,上爻以「濡其首」結束;兩個卦都要「曳其輪」;還都打了一仗,都去「伐鬼方」,都強調「柔得中」。雖然文辭是一樣的,但因放在了兩卦兩種不同的大環境中,相同的文辭便有了截然不同的含義,不可一概而論。

本文僅舉兩卦中都出現的「曳其輪」為例。

簡單來說,既濟為成功,未濟為失敗。既濟初九和未濟九二兩爻的爻辭都出現了「曳其輪」,它們雖然文辭相同,但是含義卻截然不同,「曳」的方向正好相反。

既濟初九是站在後面拉著輪子不讓輪子跑得太快,像拉刹車把速度慢下來。但未濟九二卻是站在車子的前面,拼盡全力拉著車子向前走,九二是未濟卦下卦唯一的陽爻,唯一有實力能夠承擔得起重責使命的人。所以九二身處坎陷中,拼盡全力拉車向前,以期濟難出險。之所以同樣是「曳其輪」,既濟是向後拉,未濟是向前拉,因為既濟和未濟都不「中」。

「既濟」的「既」是「已經」的意思,是「過」。「未濟」的「未」是「尚未、還沒有」是「不及」。既濟是「過」,未濟是「不及」,兩個都不「中」。既濟過了,所以要往回拉,未濟不及,所以要往前拉,既濟、未濟都努力在找「中」的平衡。既濟初九為什麼要「曳其輪」在後面拉著車子,不讓車跑得太快呢?因為,禍患常生於既濟之後。

還記得韓信臨死前的感歎嗎:「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滅,謀臣亡。太平本是將軍定,不准將軍見太平!」為什麼會這樣?因為禍患不是在內,就是在外。這就是太極圖的變化,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把外面的黑暗全部消除了,裏面的黑暗就坐大了。當外部有強敵要一致對外時,你是他的心腹之臣;一旦強敵被消滅光,你就變成他的心腹之患了。所以韓信幫劉邦消滅了所有的敵人,統一了全國,外敵被消滅完,該完蛋的就是功臣自己了。

既濟的初爻是即將成功的前夕,初九明白以上的道理,所以「曳其輪」從後面拖拽著車子讓自己放慢速度,不急著去摘那成功的果實,不急著讓自己功成果滿。甚至就乾脆「濡其尾」,做出功虧一簣的假動作,不達到圓滿,來保證自己能平安无咎。不讓事業達到既濟,才能不生既濟的禍患。如,北宋開國功臣趙普,輔佐了太祖太宗統一了大半個中國,但就是面對最後一個敵人契丹時,趙普的才華仿佛憑空消失了一般,甚至是整個宋朝再也沒人能為收復北方作出調整,僅僅是依靠納貢以求平安。明朝開國功臣徐達也是如此,明明攻入北京之後,可以乘勝追擊,但他沒有,這讓他很好的避免了如藍玉一樣的下場。

既濟是人所嚮往的成功圓滿的狀態,是人生的喜悅時刻,但是卦辭中卻沒有喜悅讚美之辭,盡是充滿憂患的諄諄告誡,就是因為既濟與未濟之間密切至極的多重關係,一不小心既濟就轉未濟了。

未濟卦雖象徵失敗,未完成,也象徵永無止境,無窮無盡。未濟九二的「曳其輪」是什麼含義,得先看與之相應與的六五。未濟卦的君位六五,不是象徵失敗等負面的含義,而是象徵無窮、無限。六五是虛的,在離卦文明的中心,象徵讓人類永恆追求的理想。如,「天下大同」、「正義」、「公平」等理念,它們可能永遠沒法絕對實現,但它們永遠在前方引領著人們,朝著這個方向永恆努力,不斷地與它更加接近,無限接近。六五是永遠都沒法完全實現的最高理想,而與六五相應與的九二就是去實踐理想的人。

未濟的下卦在坎險之中,九二是下卦唯一的陽爻,是唯一有實力肩負重責,濟難出險的人。九二「曳其輪」,就是在艱難的時局中咬牙苦撐,拖著飄搖的殘局前進。九二能成功嗎?或許他心裏很明白理想不能成功,但明知不可為,也仍要為之。孔夫子不正是如此嗎?春秋時代,諸侯爭霸,仁政雖好,但不合乎那個時代國君們的欲求,但他仍要四處奔走,毫不妥協,雖未濟,真讓人肅然起敬。

另外,說一個有趣的中西方差別:洋人立廟、立像供奉的,都是事業上的勝利者。如,克萊武勳爵,他是個強姦犯,被判了一年半,要麼去監獄,要麼去印度當兵,他選了去印度,他當到上尉征服了孟加拉,在孟加拉國庫搶了22萬英鎊,(當時英王一年收入4萬),他去英國國會演講說:「富饒的國家在我的腳下,堆滿財寶的寶庫,在我面前洞然大開,我只拿了22萬英鎊,我真後悔當初為什麼那麼客氣……」所有議員起立歡呼。我們中國人看他就是個流氓強盜,但外國人覺得他征服了孟加拉,為帝國的皇冠上又鑲上了一顆寶石,所以給他封爵立像,以他的名字命名。

而中國能被放在廟裏供奉的,一定是人格上的完人,人格完美無虧才能進廟。中國不以成敗論英雄,中國的廟裏供的往往都是事業的失敗者。除了前文說的孔夫子,再如岳飛、諸葛亮、文天祥,他們都是事業的失敗者,但都是道德上的完美者,他們「曳其輪」背負的是天地良心,都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這反而顯出他們道德的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