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院消息

【易言難盡之十五】安全出遊旅貞吉

【易言難盡之十五】安全出遊旅貞吉


三月底承蒙內弟邀約,得緣與華僑大學的洪主任、謝教授等人茶敘,大家海侃神聊,新冠疫情解封,鬱悶憋屈三年,世人終於又可以到處旅遊,慨歎萬千之餘,頗有隔世之感。謝教授小我一輪,兩隻兔子都喜歡旅遊,他又是專精於旅遊安全的研究,縱論國內外,博引五千年,大家開懷盡興,不亦樂乎。

一說起旅遊,我就來勁。小時候在老家讀書,大山環繞,有的老人家一輩子都沒有到過縣城,可是我就是喜歡看地圖,同學們說你看了也是白看,反正去不了,我說白看也比沒看好。到了2011年的8月底,當飛機在青海省西寧市曹家堡機場降落時,我自己對自己說,全國的所有省、直轄市都到過了!時至今日,只有西藏、青海這兩個地方只去過一次,其他的省市都去過兩次以上,新疆也去過五次,喀納斯湖遊了三回,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真是一點也不假。

我喜歡在國內遊歷,好像對去國外旅遊興趣不大,但想起我人生的第一本護照,依然是歷歷在目、激動不已。當時是1986年的秋天,經過幾個月極為繁瑣的申請填報審批,終於被通知到廈門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處領取護照,我的心情很興奮,忐忑不安,戰戰兢兢,公安局的老吳負責簽署和頒發,還鄭重交代「國有國格,人有人格,出國就是代表國家,一切要自律,不能給國家丟臉,更不能叛逃……」,我唯唯諾諾,雙手接過燙金國徽、盖紅大印的護照,激動無比,蹬著自行車飛快踩回家裡,第一時間把彌漫油墨香的新護照給我媽媽看,老媽趕緊放下手頭的活,洗了洗手,才小心翼翼的端詳起護照,半響才吐出一句話「這就是出國的大字喔!足水的!」(「大字」是鄉下南洋番客對護照的稱呼,「足水」是閩南話很漂亮的意思)。

現在的人們很難去想像上個世紀那個年代出國的難度,畢竟對比起來落差太大。據說從1949年到1979年的三十年間,整個中國的公民護照只簽發了21萬本,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泱泱大國,相當於一年只簽了7000本護照,平均一個縣3本,說出來你都不信啦!現在的出國,方便過以前的「赴墟」(趕集),2019年全國出入境人員6億7千萬人次,單是內地居民出入境3億5千萬人次,今年一月份剛解封,泰國的副總理特地在曼谷機場歡迎中國大陸的遊客,估計明年的國民出入境人數就會超過4億人次。

說到旅遊,當然是經濟上有了基礎,才有能力出去遊玩,但人性的弱點就是人一旦有點錢,容易飄飄然,無意間忘乎所以,麻煩就隨之而來,出門旅遊招惹來的煩事也不少,甚至是人身安全也受到威脅,個別旅行者還不幸命喪他邦魂斷異國,造成不可彌補的傷害,所以旅遊路線千萬條,安全順利第一條。

我國古人非常注重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特別強調出門的安全,古代條件很差,出一趟遠門,常常是冒著相當大的生命危險,既要防壞人謀財害命,又要防野獸出沒傷人,孔老夫子周遊列國,顛沛流離,困厄陳蔡,總結出兩句話「危邦不入,亂邦不居。」還再三告誡我們「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父母健在之時,晚輩侍奉左右,一般不去太遠的地方,不得已出遠門,也要儘量安排好周全的方案,以備意外發生能有妥善應對的方法。

我們閩南地區有句老話叫「在厝日日好,出門朝朝難。」家鄉的一草一木,一老一少,既親切又熟悉,守望相助,互相幫忙,有朝一日遠走他鄉,就會感到陌生、彷徨、無助、恐懼,加上異地習俗有別,民風不同,常常無意間冒犯到別人,所以「入境問禁、入鄉隨俗」就顯得尤為重要。

《周易》古經是我們古代先哲的智慧集大成,第56卦的〈旅〉卦就是一卦總結人們出外旅行時千萬要注意的大原則、大智慧。其中的上九爻辭是:「鳥焚其巢,旅人先笑後嚎啕。喪牛于易,凶。」這是什麼樣的歷史背景呢?歷史學家顧頡剛先生根據王國維先生的甲骨文考古資料,勾勒出藏在爻辭中的一個夏代故事:【一位叫「王亥」的殷商族人遠祖,趕著先進的牛車,到河北中部的有易(今易縣、易水一帶)做生意,賺錢喝酒找女人,相當惹人注目,當地的部落首領姒綿臣貪圖王亥的牛車和財物,夜裏派人到王亥所住的客棧放火,燒死了王亥等人,搶走了王亥的財物。】王亥自己太過麻痹大意,沒有遵循「財不露白」的古訓,到頭來不幸就被當地人給燒死。

《周易》的作者總結這些血的教訓,把〈旅〉卦的要義精煉成五個字的卦辭:「小亨,旅貞吉。」字雖少,卻是生命代價的凝結,把人生旅途的處世法則,說得很透徹。出門在外,天涯羈旅,漂泊他鄉,失時、失位、失勢,周遭的一切都是對自己非常不利,強龍難壓地頭蛇,猛虎落平陽,細犬也敢欺,在這種情形之下,只有以弱示人,以小行事,才能亨通,運用坤卦的智慧,厚德載物,把自己看成是「小」,把對方看成是「大」,謙恭以待,順勢用柔,固守正道,嚴於自律,堅持理念,得道多助,從而逢凶化吉。

旅遊要開心,處處要小心,時時要驚心,人人都是第一責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