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院消息

【易言難盡之十】- 先機獨佔巴斯夫

【易言難盡之十】- 先機獨佔巴斯夫


十一月的東南風,刮遍亞洲,刮遍世界,全球的目光鎖定在蕉風椰雨的東南亞。三場重要的多邊會議次第上演,率先登場的是11月8日至13日在柬埔寨金邊舉行的東盟峰會以及東亞合作領導人系列會議,緊接著是11月14日至19日,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第十七次峰會和在泰國曼谷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二十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焦點的焦點自然是14日傍晚在中國代表團駐地穆麗雅酒店,中國主席習近平和美國總統拜登的會晤,談了三個多小時,又是同聲傳譯,可見是何等的深入,這場「峰會之峰會」時機特殊、意義重大,有助于兩國關係校準航向、重回正軌。6天5夜裏,習近平密集出席30多場活動,既運籌多邊外交,又引領雙邊關係;既密切大國互動,又深化南南合作;既闡釋中國之治,又回答世界之問;既提出宏大倡議主張,又宣布務實行動舉措,內涵豐富、影響深遠,面對變亂交織的國際形勢,中國發出促進全球發展、引領全球治理的響亮聲音,彰顯中國理性、自信、負責任的大國擔當。

這幾年來美國處心積慮拉幫結派構建圍堵中國的聯盟,似乎空有其想、空有其殼而已,幷沒有真正形成合力,除了英國、加拿大兩個死忠盲目跟隨之外,日本、澳大利亞這兩個半忠已經是力不從心陽奉陰違了,多數歐洲國家在俄烏戰爭中,被拖得半死半活,元氣大傷,怨聲載道,這次的G20和APEC的兩大峰會期間,「圍堵中國」貼貼切切成了「圍堵中國代表團的大門」,各國的元首政要,紛紛希望安排會見習近平。德國總理舒爾茨更是捷足先登,11月4日就先到北京見了習近平,當時在舒爾茨訪華前,還流傳著一個笑話:「舒爾茨一個月前說『我們要去中國化』,現在改成了『我們要去中國化緣』。」化緣當然是戲謔之詞,但却也側面表明自由貿易對于維持國家穩定與發展的重要性。反過來說,正是因爲中德之間深厚的經貿關係,使兩國關係依然能够在巨大衝擊下維持韌性。

德國總理舒爾茨首度訪問北京,備受矚目。大眾汽車(Volkswagen)、西門子(Siemens)、巴斯夫(BASF)、愛迪達(Adidas)、拜耳(Bayer)、BMW、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BioNTech等12家德國大企業的老闆隨行出訪,他們非常重視中國廣大市場,其中大眾汽車已在中國投資40年,堪稱是中國經驗最豐富的德商,在中國擁有逾30家工廠,對中國市場的依賴程度高達4成,尤其在電動車和自駕領域,看好中國市場的前景,不斷擴大在中國的投資。最看好中國市場潛力的當屬巴斯夫(BASF),這家全球化工業的龍頭在廣東湛江建新廠,計劃2030年前在中國投資100億歐元。

不久前的9月6日,德國巴斯夫集團在廣東湛江投資的巴斯夫(廣東)一體化基地項目舉行全面建設暨首套裝置投産儀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出席並宣布項目全面建設啓動暨首套裝置投産。當日上午,韓正在北京會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李希(已經升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紀委書記)在廣東廣州會場,巴斯夫集團執行董事會主席薄睦樂在廣東湛江會場,通過視頻連綫共同出席項目投産儀式。巴斯夫(廣東)一體化基地項目總投資約100億歐元,是德國企業在華投資規模最大的單體項目。項目于2019年11月啓動,一期項目進入全面建設階段,主要包括年産100萬噸乙烯及下游加工裝置。項目建成後,廣東湛江將成爲巴斯夫在全球第三大一體化生産基地。巴斯夫(廣東)一體化基地項目全面建設暨首套裝置投産,對于中德深化經貿投資合作、攜手應對疫情衝擊、維護全球石化産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德國作爲歐洲第一大經濟體,世界第四大經濟體,德國2021年GDP約爲4.22萬億美元,首次突破4萬億美元,德國的經濟在前總理默克爾的任內十六年,有了長足的發展,其中最重要的是默克爾成功構建起中、俄、德經濟鐵三角,德國從俄羅斯購買大量的穩定低價能源,再製造大量工業産品出口到中國,經濟良性循環。默克爾任内訪問中國12次,2021年10月13日,最後一次以德國總理身份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視頻通話,在官媒報導中被稱呼爲「中國人民的老朋友」,是21世紀20年代第一位被稱爲「中國人民的老朋友」的西方國家領袖。默克爾和俄羅斯總統普京的關係也非常好,兩人德語俄語輪流講、隨便講,兩國的關係良好正向,穩定發展了很多年。

新冠疫情肆虐了全世界,中美對抗影響了全世界,俄烏戰爭打亂了全世界,昂撒人乾脆將歐洲往死裏整,割你韭菜沒商量,一不做二不休,連「北溪二號」也給你炸個稀巴爛,徹底斷了歐洲從俄羅斯獲取石油天然氣的念想,砍柴過冬你家事,德國的電價瞬間高漲,幾倍幾倍的飈升,天價的電費如何承受?連90多年的麵包老店都要倒閉,更何况是大型工廠,大難來臨各自飛,管你人權與民主,所以巴斯夫投資百億歐元進廣東,早著先機求生存,就是順理成章的大事,也是德國企業自主謀發展的指標案例。

一部《周易》天書奧秘,說一千,道一萬,就是要讓人如何能够知機明時,如何能够讓合適的人,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空間,做合適的事情,趨吉避凶,取得好的成果。尤其是在危機四伏的當下,要在「危」中發現「機」,確確實實很不容易。什麽是「機」?我們常常講「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宋代大文豪蘇軾曾經生動闡釋過「時機」二字,他說「來而不可失者,時也;蹈而不可失者,機也。」機,即「幾」也。《周易繋辭傳》說到:「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幾」是一閃而過的念頭,是所有事變發生前的徵兆,微乎其微,隱微不顯,一般人是感覺不到,賢者智者的君子,一旦辨識到「幾」的出現,就要馬上見諸行動,一天時間都不能耽擱。《周易繋辭傳》說到:「夫易,聖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務。」如果能够苦下這種極深研幾的工夫,最後就有可能造就通志成務的功業,慮極通神,心領神會,這就是《周易》給我們的啓發,也是我們先哲先賢仰觀俯察的心血結晶,值得我們活學活用,挖掘自己的良知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