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院消息

【易言難盡之三十一】香菱學詩童蒙吉

【易言難盡之三十一】香菱學詩童蒙吉


◎文/唐德清

縱觀曹公的筆意脈絡,先是「物不得其平則鳴」,創作了《風月寶鑒》,以其經歷體悟,仿效三言兩拍,祈世人有所鑒,戒妄動風月情;而後加高拓寬,美其名《情僧錄》;再擴展規模,增多角色,衍化為《石頭記》;又嫌不顯坤道,難彰巾幗,遂改成《金陵十二釵》;猶覺諸多掣肘,終假吳玉峰之名,定為《紅樓夢》,本無通靈玉,亦無青埂峰,全靠一支筆,貫通天地人,夢裡霧裡,天上人間,大開大合,增刪五次,無心插柳柳成蔭,真正做到使「閨閣昭傳」,成為人類空前、獨一無二的長篇巨制。

整部《紅樓夢》所傳閨閣女子,不知凡幾,自第一回登場,至最後一回退場,僅香菱(英蓮、秋菱)一人。曹公將眾多身份集於香菱一身,讓香菱成為紅樓女子的綜合體。首先小姐身份,「又見奶母正抱了英蓮走來,士隱見女兒越發生得粉妝玉琢,乖覺可喜。」其次是被拐兒童身份,「那士隱夫婦,見女兒一夜不歸,便知有些不妥,再使幾人去尋找,回來皆云連音響皆無。」第三是「揚州瘦馬」,被賣馮薛兩家;第四是丫頭身份,「那香菱小丫頭子,可就是常說臨上京時買的、為他打人命官司的那個小丫頭子麼?」第五是妾侍身份,「因問姨媽,誰知就是上京來買的那小丫頭,名叫香菱的,竟與薛大傻子作了房裡人,開了臉,越發出挑的標緻了。」第六是詩人身份,「眾人看了笑道,這首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可知俗語說『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社裡一定請你了。」第七是太太身份,「薛蟠點頭願意,寶釵等也說很該這樣,倒把香菱急得臉漲通紅,眾人便稱起大奶奶來,無人不服。」第八是母親身份,也是《紅樓夢》極少極少的添丁描述。士隱道:「老先生有所不知,小女英蓮幼遭塵劫,老先生初任之時曾經判斷,今歸薛姓,產難完劫,遺一子於薛家以承宗祧。」香菱多重身份的特徵,在庚辰本的夾批中細微寫到:「細想香菱之為人也,根基不讓迎、探,容貌不讓鳳、秦,端雅不讓紈、釵,風流不讓湘、黛,賢惠不讓襲、平,所惜者青年罹禍,命運乖舛。」實際上,命運乖舛是整部紅樓女兒的共性,所謂紅顏薄命,小說第五回將其悉數歸入「薄命司」。

在小說的第一回,那僧則癩頭跣足,那道則跛足蓬頭,瘋瘋癲癲,看見士隱抱著英蓮,那僧便哭起來,又向士隱道:「施主,你把這有命無運、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懷內作甚?」脂硯齋評此「有命無運、累及爹娘」八個字,稱「八個字屈死多少英雄,屈死多少忠臣孝子,屈死多少仁人志士,屈死多少詞客騷人!今又被作者將此一把淚灑與閨閣之中,見得裙釵尚遭逢此數,況天下之男子乎?看他所寫開卷之第一個女子,便用此二語以訂終身,則知托言寓意之旨,誰謂獨寄興於一『情』字耶!」可見曹公塑造香菱此女,以一勝十,由點及面,亦顯亦隱,忽喜忽悲,大有深意。

在香菱坎坷乖舛、跌宕起伏、多姿多彩的一生中,如癡如醉地學詩作詩,無疑是她最舒心愜意、絢麗奪目的高光時刻。為了讓香菱如願寫詩,曹公先是設計呆霸王慘遭柳湘蓮毒打一頓,羞見眾人,外出經商,再借寶釵之口說出「媽既有這些人作伴,不如叫菱姐姐和我作伴去。」順理成章地讓香菱由過路的看客,終於走進心儀已久的大觀園,成為舞臺的中心人物,上演了一出清新雋永的《慕雅女雅集苦吟詩》。

香菱學詩的精彩華章,實際上也是曹公詩學思想的折射。「且說香菱見過眾人之後,自己便往瀟湘館中來,此時黛玉已好了大半,見香菱也進園來住,自是歡喜。」兩位同是天涯淪落人的蘇州姑娘,相逢何必曾相識。

「香菱因笑道:『我這一進來了,也得了空兒,好歹教給我作詩,就是我的造化了。』黛玉笑道:『既要作詩,你就拜我作師。我雖不通,大略也還教得起你。什麼難事,也值得去學!你若真心要學,我這裡有《王摩詰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讀一百首,細心揣摩透熟了,然後再讀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蓮的七言絕句讀一二百首。』」林黛玉教香菱要「細心揣摩透熟」,這六字真言可謂是學詩作詩的三昧真諦,這種教學理念又是從何而來呢?細心推敲,不難看出這六字真言極大可能是出自賈雨村當年對林黛玉的教誨。

黛玉論詩,先學王維,次學杜甫,再學李白,這種觀點實際上就是曹公的思想體現,亦可間接看出曹公的詩學師承。明末清初的詩論大家徐增《而庵詩話》一書明確提出:「詩,總不離乎才也。有天才,有地才,有人才。吾于天才得李太白,于地才得杜子美,于人才得王摩詰。太白以氣韻勝,子美以格律勝,摩詰以理趣勝。太白千秋逸調,子美一代規模,摩詰精大雄氏之學,篇章字句,皆合聖教。合三人之所長而為詩,庶幾其無愧於風雅之道矣。」

香菱順著黛玉的循循善誘,有效啟發,先易後難,循序漸進,茶飯無心,坐臥不定,挖心搜膽,耳不旁聽,目不別視,專心致志,終於在較短的時間裡有了神速的進步,糾正前兩首律詩的不足之處,在此基礎上寫出了第三首詩:

精華欲掩料應難,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輪雞唱五更殘。
綠蓑江上秋聞笛,紅袖樓頭夜倚欄。
博得嫦娥應借問,緣何不使永團圓。

在詩裡,香菱將自己的身世分合、人間離愁融入詩中,緣情寫景,賦物詠懷,由「精華欲掩料應難」的自立自強,到「緣何不使永團圓」的人間大愛,加深讀者感受「香菱學詩」這曲既哀怨又歡快的抒情樂章,加重了這位「薄命女」、「慕雅女」的感人力量。

《周易》的第四卦是山水〈蒙〉卦,講的就是人生啟蒙教育的大問題。〈乾〉父〈坤〉母,陰陽結合,自然就誕生下幼小生命〈屯〉卦,是為第三卦,談的是生命的問題;緊接著就是專講教育的〈蒙〉卦,人生初始,混沌初開,無法分辨是非對錯,必須施予適當教育,才能面對外部社會,明白自己正確需求,這就是第五卦的水天〈需〉卦,有的人一輩子都沒有找對自己的真正需求。

〈蒙〉卦的啟蒙教育無比重要,心智蒙昧,欲望紛擾,是一輩子痛苦的根源,所以〈蒙〉卦的〈彖傳〉說:「蒙以養正,聖功也。」通過學習,進德修業,明白自我,訓練自我,成就自我,就能培養出止於至善的「正」念,正確生活,正確成長,一路堅持,就能成聖成賢,就能功成業就,達至圓滿的人生追求。

〈蒙〉卦六五爻的爻辭是「童蒙,吉。象曰:童蒙之吉,順以巽也。」童心最可寶貴,純潔無瑕,虛空以待,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若能及時得到啟蒙,深入實際,順勢而為,效果最好,必然大吉。《禮記》也講「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此皆進學之道也。」學習努力之外還有掌握技巧,老師是座鐘,深藏不易露,學生來求教,就要懂得如何撞鐘,大力就大響,無力就不響,《論語》也講「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學生不盡本分思索,單靠老師來灌,效果一定是很差的。

香菱不幸中有大幸,愛上詩,盡心盡力去學習,碰到黛玉善啟發,可謂是「心誠求之,雖不中,不遠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