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院消息

【雙峰論劍之四十八】從《周易》看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二)

【雙峰論劍之四十八】從《周易》看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二)


◎文/王立峰

上期專欄文章,從〈賁卦〉到〈剝卦〉再到〈復卦〉、〈解卦〉和〈屯卦〉,我們從《周易》的視角初探了文明文化及中華文明的連續性,所謂文明的連續性是從經歷和進程的角度來講的,文明發展到一定時期一定程度,遇到內外各種矛盾問題後産生動蕩,文明體歷史進程被割裂成不同階段,組織體系崩解後又在原有的體系基礎上修正重構,幷且每個階段又能按照同樣的文化脉絡相互銜接傳承,從而串聯接合成爲一個完整的歷史文明過程,而且後一階段還能够在前一階段的基礎上再次煥發光彩,發揚光大。再從整個人類文明數千年間曾經存在過的及現存的各個族群文明史來看,中華文明從古至今雖然朝代政權不斷起覆演替,但文明文化始終薪火相傳,從未中斷消亡,可謂歷史悠久,舉世無雙。在《周易》的體系中,「恒,久也」,巽下震上的〈雷風恒〉卦擬象的便是「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因此,如果嘗試著從〈恒卦〉的視角來探討中華文明,必定有其獨特的意義。

〈恒卦〉卦象巽下震上,聖人取象爲「剛上而柔下,雷風相與,巽而動,剛柔皆應,恒。」但聖人同樣講,「〈易〉之爲書也,不可遠,爲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爲典要,唯變所適。」從另一個角度看,〈恒卦〉之下巽與上震也皆可取象爲木,「震一索而得男,故謂之長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謂之長女。」可見巽木與震木當有陰陽之別,巽木爲陰木,震木爲陽木,以一棵大樹來擬象,陰木巽木爲地下樹根,陽木震木爲地上樹幹,「震,動也。巽,入也」,以〈恒卦〉擬象樹根樹幹俱爲一體的整棵大樹來看,只有陰木巽木樹根向下吸收地下水分營養,才有陽木震木樹幹向上生發成長開枝散葉。

以巽木震木擬象的〈恒卦〉來觀照中華文明,最鮮明的感受便是中華文明這棵大樹在數千年文明積澱的沃土上,始終持續不斷地在地下向更深處和更廣處扎根,吸收著更爲深厚的營養和水源,從而向上生發成長出更爲健碩繁茂的樹幹和枝葉,始終持續不斷地把中華文明推向更新的成就和更高的高度,而用一個現代詞匯來描述〈恒卦〉所擬象的樹根努力向下扎根從而造就枝幹持續向上生長的狀態,就是創新。創新從來不是空中樓閣、空穴來風,一定是在深厚根基之上的厚積薄發、持續成長,中華文明的創新性,同樣是根基于中華文明深厚的沃土之上,始終融合著炎黃子孫對于自然和社會認知的逐步積累探索,適應著最新的社會發展形勢潮流,不斷發展進步,把中華文明持續推向新的高度和廣度,同時也是在進一步積澱出中華文明沃土的新厚度。

反過來講,只有創新才能保持恒久,才有可能在幾千年漫長歷史的風雷激蕩中始終確保文明文化傳承不輟,才能積澱下更爲深厚的歷史養分土壤,才能够更好地傳承發展,發揚廣大。換句話講,就像樹木向下扎根吸收營養水分完全是爲了能够更好地向上生發成長,歷史文明傳承的目的同樣不是沉湎于祖先過去的輝煌和榮耀,而是激勵後面每一代人,在歷史輝煌成就的基礎上不斷地推動文明向前向上發展,每一代人都有自己面臨的形勢和任務,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和擔當,輝煌的歷史成就是每一代人的出發點和無窮動力,每一代人都要在先輩歷史成就的基礎上,努力創造出屬于自己那一代人的嶄新的成就,同時也是爲子孫和未來積澱起更爲厚實的土壤養分,而絕對不能在祖先留下來的輝煌歷史成就上懈怠、躺平、揮霍,這也就詮釋了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所指出的,「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創新性,從根本上决定了中華文明守正不守舊、尊古不復古的進取精神,决定了中華民族不懼新挑戰、勇于接受新事物的無畏品格。」

在《周易》的體系中,守正是「位」的問題,首先講的是陽爻居陽位、陰爻居陰位的得正位,再進一步是居二爻五爻中位,更進一步的是居中且得正位,「乾道變化,各正性命」,守正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要首先認清找對自己的立足點和出發點,也就是「剛柔者,立本者也」,守正不守舊就是在正確認識和努力扎根吸收中華文明極其寶貴的歷史文明養分的基礎之上,當代的人們要再接再勵更進一步,使中華文明這棵大樹繼續向上生長,再攀高峰。尊古其實涉及到「時」的問題,「大明終始,六位時成」,「位」都是隨著「時」而變化流轉的,「變通者,趨時者也」,文明的發展進步無法脫離于具體的時代,更不能不顧時代的潮流一條道走到黑,尊古而不復古體現的正是「凡益之道,與時偕行。」其實,中華文明數千年的輝煌史和血泪史交織在一起,早已經清晰地告訴我們一個最爲樸實的真理,要麽隨時代發展不斷創新而求生,要麽被時代發展無情拋弃而覆亡,二者只能選擇一途,整個人類文明數千年間曾經存在過的及現存的各個族群文明史,也同樣明白無誤地證明了這個最爲樸實的真理。中華文明能够繼續「久于其道」、「立不易方」,除了一代接一代持續不斷地創新突破,根本沒有另一條路可走,這也就從文明基因的層面上,根本地决定了中華民族不懼新挑戰、勇于接受新事物的無畏品格。

「大亨以正,天之命也!」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創新性,一定意義上講,正是創新這一突出特性造就了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的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