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詒鵬
2024年閩台書院文化交流活動,咸臨書院劉君祖山長特派本會理事長張詒鵬和執行長林佩莉代表出席與會。此次活動為期5天,走訪福州正誼書院、熹茗書院、嚴復書院、南平考亭書院、寒泉精舍、武夷山丹韻堂茶書院、五夫朱子理學小鎮等儒學氛圍濃厚之地。12月26日下午在福州正誼書院開幕,福建省炎黃研究會常務副會長馬照南、福建省閩台文化交流中心主任鄭金龍、海峽兩岸書院聯盟會長鄭智明、金門燕南書院院長楊樹清、台灣元亨書院山長林安梧、台灣陽明書院院長溫明正、台灣奉元書院監事蔡耀慶,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咸臨書院理事長張詒鵬等5~60人參加活動。
馬照南會長開幕致詞時指出,書院文化歷經千年沉澱,在加深閩台文化交流與心靈契合方面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燕南書院院長楊樹清表示,燕南書院將堅定不移地發揮朱子文化作為橋梁的作用,聯結兩岸書院,積極推動兩岸書院的融合發展。正誼書院院長葉建勤對兩岸嘉賓蒞臨福州表示了熱烈的歡迎。葉院長認為,此次活動能夠在正誼書院舉辦,是福州市在書院文化傳承與發展工作方面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也是推動兩岸融合發展、開展務實合作的典範之作。

圖說:啟動儀式,左4金門燕南書院楊樹清院長、右2林安梧教授
主題分享會環節邀請到陽春書院朱朝陽院長主持,金門燕南書院,台灣奉元書院、咸臨書院代表與福建書院代表學者齊聚一堂,共襄盛舉,圍繞閩台書院文化的深厚底蘊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展開了精彩紛呈的分享與交流,不僅回顧了歷史長河中閩台書院文化的璀璨篇章,更著眼於新時代、新徵程的廣闊背景,深入探討了如何發揮閩台書院在當代的文化價值,共同繪制出了一幅幅傳承與創新並重的宏偉藍圖。
此次書院文化交流會,主辦單位安排本會張理事長參與主題對話《談書院復興》與原先得知之議題《尋根書院文化-閩台書院文旅分享》不同,會中張理事長表示,本會/咸臨書院教學以大易為核心,貫通詩、書、禮、春秋群經,並擴及四書、老莊、兵法、謀略等領域。原本本會也採取實體課堂講學方式,受新冠疫情影響,2022年8月起改以線上教學為主、實體課程為輔的模式,對學子而言多了一項選擇學習的機會,海峽對岸及海外的學子得以親炙劉老師。

圖說:左圖張理事長參與對談;右圖參與開幕式人員合影
12月27日~30四天為參訪活動,27日上午參訪福州熹茗書院。熹茗茶業集團董事長朱陳松是朱熹的長房子孫。熹茗書院院長葉婷婷表示,書院係以熹茗茶事業為載體,建構以書院為體、以企業為用的企業型書院,將傳統文化與現代企業經營相結合,未來將繼續探索書院建設和企業經營相融合的發展。下午參訪嚴復書院的嚴復翰墨館,該書院位於福州三坊七巷內,以近300件嚴復真跡和書籍為主,全面展示了嚴復的生平事跡與思想精神。隨後驅車往建陽,湊巧遇到高速高路修路原本3小時的路程,花了4個多小時才到達建陽武夷悅酒店。

圖說:左圖熹茗書院合影;右圖嚴復書院合影
28日參訪建陽考亭書院並舉辦閩台書院文化雅集。舊址因水電站建設被淹沒,僅存明嘉靖年間所立牌坊一座,1993年自水庫中遷移至現址,如今書院建築為近年興建,位於考亭村玉枕峰下,需登上數十階梯到達書院。除參訪書院外,並舉辦了一場文化雅集活動,首先由台灣新永樂戲劇團王貴芬女士表演台灣歌仔戲《巡鄉問疾苦》,之後進行了一場南平市與台灣書院的交流分享,共同探尋書院文脈,挖掘書院文化內涵和時代價值,探討兩岸書院交流合作模式,讓書院文化更好的走向民眾,更好的傳承和普及到全民文化中。最後邀請奉元書院蔡耀慶教授現場書寫「源頭活水」一幅,致贈予考亭書院收藏。

圖說:蔡耀慶教授書寫「源頭活水」一幅致贈予考亭書院
隨後參訪寒泉精舍,這是朱熹創建的第一所書院,他在這裡為母守喪三年,利用墓旁建幾間小屋,用於守孝並講學著述,取名寒泉精舍。2024年南平市建陽區政府在原址恢復重建。午餐後,驅車前往武夷山參訪丹韵堂茶書院,院長陳丹妮是位茶文化博士、武夷茶藝非遺傳承人,她詳細介紹了茶文化的發展過程與傳播路線,並介紹中國古代茶藝法式與茶器圖式的變遷。

圖說:左圖丹韵堂茶書院院長、右圖茶文化傳播路線
29日上午參加朱子故里閩台青年文化研學之旅活動啟動儀式。在這裡遇見了來自花蓮20位國、高中的師生,他(她)們是一群練習跆拳道的青年學子,來到此地參與文化交流,啟動儀式他們還表演了跆拳道,雖然年輕仍然架式十足、虎虎生風。隨後邀請兩岸6位書法家「迎春納福--來五夫寫五福」,仍由蔡教授代表上台為大家納福。武夷山市朱子學校是唯一以朱子命名的學校,校長林巧帶領我們巡校一周,朱子學校是小學、初中一貫的9年學制,還有學前班與幼兒班,目前有八百多名學生。

圖說:左圖台灣小朋友跆拳道表演、右圖納福後作品贈與兩岸師生

圖說:大合影
下午參訪五夫古镇朱子文化遺址尋訪及興賢書院參訪,彷彿間走進了時光隧道,2019年福州正誼書院春研營之後的參訪行行程來過此地,舊地重遊別有一番滋味。隨後參訪朱熹故居—紫陽樓,朱子在此成長、成才、成婚,還在此著述、講學,紫陽樓不僅是朱子生活的印記,而且是朱子理學的搖籃。紫陽樓元代毀於戰亂,歷代有過修建,幾經興廢,2020年在原址重建。

圖說:紫陽樓前合影
之後,來到「朱子手植樹」參觀,原來此處正是我們2019年春研營來此參訪過的朱子故居紫陽樓舊址【已遷至原遺址重建】,紫陽樓位於潭溪之畔,周圍古樹參天,修竹成林,真是滄海桑田。
30日上午參訪朱文公廟,廟前右前方坐落一座高71尺的朱子雕像。朱文公廟目前完成一期工程、二期快要完成,三期還沒開始興建,工程尚未完成,只開放預約參訪,我們參觀了一期工程的集成殿,當時氣溫約攝氏7、8度,不過在暖暖冬陽下散步其間,不覺寒冷。

圖說:上圖左朱子雕像前合影、右圖為已完成之集成殿;
下圖左集成殿朱子坐像、右圖朱文公廟全景圖
為期5天的閩台文化交流活動圓滿結束,大家帶著依依不捨、互道珍重,期待下次再會。
後記:
我與佩莉在武夷山朱子學校巧遇一位四年級的小朋友呂彥熹,一直跟佩莉介紹他的學校有多棒,真是愛校又友善,非常的彬彬有禮,當他知道我們回台灣了,他送佩莉禮物,一本童話書:胡桃夾子。佩莉也送他一個華航的飛機模型。

圖說:與呂彥熹小朋友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