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期專欄文章從〈大畜卦〉的卦辭、彖辭和象辭,講到實現天命的天選之子完成生生不息的天地之心,所必需具備的素質能力和行爲規範,本期再從〈大畜卦〉的爻辭入手,進一步探究實現天命的具體步驟、過程和階段。

  • 以無心之感的咸開啓和命名的〈咸卦〉,經由「悔亡」的心之志進一步升階爲「無悔」的天之理,再發乎情、合乎理而成爲「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的詩,終將達成「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的天下化成之功。

  • 上篇專欄文章,以周人對已滅國商朝遺民作出的「利于不息之貞」制度安排和信用昭示解讀了〈中孚卦〉,〈中孚卦〉兌下巽上取象風吹湖澤,一派生靈孵育「鳴鶴在陰」的祥和溫馨畫面,卦爻辭却是擬象描摹人世間商亡周興「或泣或歌」的歷史畫卷。

  • 《周易》六十四卦始自〈乾〉〈坤〉二卦,昭示天地肇始,陰陽分判,終至〈既濟〉〈未濟〉二卦,寓意人事成住壞空,永無止息。

  • 8月底,一場「震來虩虩」、幾經反復、歷時整整九年的官司,終于以完全出乎意料的結局收官了,公司從幾乎「萬劫不復」的境地得以平安落地,其間的「恐懼修省」、無辜無力、勞心傷神,只有身在局中才能透徹體悟。

  •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6月2日在北京出席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並明確總結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

  • 前幾篇專欄文章中,我們曾經講到,以中原漢民族農耕文明爲主體的中華文明,在幾千年的歷史發展進程中並非一帆風順,既有「初登于天,照四國也」的輝煌燦爛時刻,也有「後入于地,失則也」的慘痛悲鳴經歷,歷史上多次遭到周邊外圍草原游牧和森林漁獵文明的侵犯蹂躪甚至滅國。

  • 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實證了中國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從五千多年前的良渚遺址和四千多年前的陶寺遺址的考古發掘來看,當時南方區域和北方區域分別進入文明社會標準的中國方案,即生産發展、人口增加、出現城市,社會分工和社會分化不斷加劇、出現階級,權力不斷强化、出現王權和國家。

  • 從整個人類文明數千年間曾經存在過的及現存的各個族群文明史來看,中華文明從古至今雖然朝代政權不斷起覆演替,但文明文化始終薪火相傳,從未中斷消亡,可謂歷史悠久,舉世無雙。

  •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6月2日在北京出席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幷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

  • 前面五篇文章,以八卦之一的巽卦☴擬象病毒疫情爲切入點作爲下卦,分別以巽☴、震☳、坤☷、乾☰、艮☶、兌☱爲上卦,組合而成巽卦、恒卦、升卦、姤卦、蠱卦和大過卦,再從整體卦性和各自的爻性爻際關係逐一進行分析,巽卦解讀出了病毒疫情本身流行特性,恒卦强調的是病毒疫情與人類的伴生關係,升卦談的是病毒疫情自身發展特點,姤卦講的是人類應對病毒疫情的危機管控之道,蠱卦教導人們隔離管控是消除疫情的基本原則,大過卦則是講透了人類面對病毒疫情殺機該如何直面生死。

  • 前兩篇專欄文章,通過剖析〈無妄卦〉的卦爻辭及其彖象,正本清源,搞明白了〈無妄卦〉實際上是在講天命及其特性,承受天命之人順天命而往必利有攸往,非天命所歸之人逆天命而行必遭災眚。

  • 〈無妄卦〉實際上是在講由〈復卦〉「天地之心」而凝成的天命,並從〈無妄卦〉卦辭和彖辭中解讀了「剛自外來而為主於內」的天命「元亨利貞」的基本特性,以及順天命而往與逆天命而行的不同結局,又從〈大象傳〉中進一步解讀出,只能是先王承擔起了天命,並且在「時」至之時天命呈現顯示出來,最終實現天命,也就是剝極而復、生生不息的「天地之心」,化育世間萬物。

  • 中國古人很早就有了天命的觀念,所謂天命就是上天的意志,文字最早見諸于《尚書.湯誓》「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商周之際,在《尚書.康誥》中有「天乃大命文王殪戎殷」,近現代考古發現,在甲骨卜辭和彝器銘文中「受命於天」的刻辭多次出現,直到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所用的傳國玉璽篆文都是「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可見天命的觀念早在殷商建立之時就已深入人心,並且後世一直延續下來。

  • 自去年12月底至農曆新年前夕,81歲的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在大陸疫情大流行之際在廣東進行參訪,還特意去茂名參觀了冼太夫人故里,並發表一系列「兩岸一家親,兩岸更要一條心,共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言論,在海峽兩岸引起關注。

  • 經歷了三年的抗疫防疫,中國挽救了數百萬國人的生命,同時努力促進經濟健康發展,爲全世界提供著最大數量的工業品和消費品,成爲世界經濟的火車頭。

  • 珠海航展結束第二天的11月14日,在印尼巴厘島舉辦的G20首腦峰會正式開幕前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以主場姿態會見了與會的美國總統拜登,雙方元首就中美關係中的戰略性問題以及重大全球和地區問題坦誠深入交換了看法。其中,習近平系統闡述了臺灣問題由來以及中方原則立場,拜登也以「五不」「四無意」的表態表明了美方的立場。

  • 位列儒家四書之一的《大學》,開篇即爲「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後世儒家更是把「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尊奉爲所謂儒學三綱領,成爲儒學「垂世立教」的標榜目標。

  • 新冠疫情已經三年了,從武漢戰疫開始,到各地疫情封控此起彼伏,核酸檢測常態化,人員流動受限,供應鏈受阻,市場活力被抑制,無數行業受到衝擊,整個社會需求降低,絕大多數行業從業者收入及預期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