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院消息

【學會活動側記】 2024春研營暨杭州輕旅行後記

【學會活動側記】 2024春研營暨杭州輕旅行後記


◎文/張詒鵬

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咸臨書院2024春季研習營,2024年4月21日於杭州太易書院盛大舉行,聚集兩岸師生及易學同好70餘人,經過一整日的研習,在太易書院周院長的盛大晚宴招待後,一日的研習圓滿落幕,師生們互道明年2025春研營再會。

本年的春季研習營歷經了將近一年的籌劃,整體活動有著劉老師及師母不吝給予指導,太易書院周院長的大力協助,以及德清學長的行程安排,經過我們執行團隊及禾安旅行社的努力之下,終於4月20日開啟了活動的序幕。兩岸的師生經由不同管道在杭州西湖畔的樓外樓餐廳集合,共進晚餐後,步行前往表演場地觀賞張藝謀導演的印象西湖秀。

4月21日的研習營,是整個杭州之旅的重心,跟往常研習營的議程一樣,在主辦單位簡單說明主辦過程及貴賓與參與活動師生的介紹後,展開一日的研習活動,首先是夏學論集15「大明終始:甲辰風雲」作者的論文發表,今年研習營共發表12篇論文,兩岸各6篇,雖然每位講者只有約12分鐘的時間,但都盡其所能將其論文表述清楚,表現出作者的深厚底蘊,值得吾輩學習。

接著,原本是分組討論與每組之心得發表,因周院長建議我們去京杭運河畔的西湖文化廣場大合照及遶一小段的京杭運河,回到太易書院的時間有一點落後,經請示老師後更改部分議程,直接邀請學長們做習易的心得分享,其後邀請周院長為我們致辭,最後是劉老師時間,循例老師會針對每位發表的論文逐一點評,並就時事發表精闢的見解,現場聆聽者都如癡如醉。研習營在雙方書院致贈紀念禮物後結束。

圖說:研習活動的一隅及大合照

4月22日星期一,經過昨日一整天的研習營,接下來就是欣賞杭州的美麗春光,依行程規劃原本為包船遊西湖、參觀岳王廟、靈隱寺、清河坊歷史文化街等,由於西湖週邊對大型車輛管制,靈隱寺出入困難等因素,岳王廟、靈隱寺兩個景點取消,上午改為參訪西溪國家濕地公園(大部分為保護區),整體佔地約11.5平方公里,園區的精華基本都在東區的國家濕地公園內,根據官方數據,光是東區就有3.46平方公里,環園步道長8公里,即便單純步行一圈也得要3.5小時以上,由於西溪濕地高達70%的面積皆為水域,區內河道縱橫、池塘棋布,乘船除了輕鬆浪漫,大概也是最能深入探尋濕地美景的遊玩方式。目前西溪濕地的游船共分為電瓶船與搖櫓船兩種,由於時間有限加上人員眾多,我們這回是安排直接乘坐電瓶船。

圖說:上圖濕地公園全景,下圖西溪國家濕地公園入口處、電瓶船上合影

午餐後,前往西湖搭船遊西湖,雖無法盡興遊覽,但可以藉由湖光山色,一睹西湖之美景。接著一行人前往清河坊歷史文化街遊覽,清河坊坐落於杭州市上城區吳山北麓,毗鄰西湖、城隍閣等杭州著名風景區。街區積聚了豐富的歷史人文遺產和文化底蘊,一直是杭州最熱鬧的商貿中心,路面為清一色的青石板,兩邊商鋪以清末民初的古建築風格為特點。街區內仍保留著唐朝天門、于謙故居,胡雪巖故居、胡慶余堂國藥號及一批晚清和民國時期的建築,這些歷史的遺跡凝聚著文化的信息和時代的特徵。清河坊歷史文化街區在2007年被評為首個4A級旅遊景區,成為大陸首個被評為4A級景區的商業特色街區,經過這幾年的有機更新,逐漸形成了六大特色:中藥文化、餐飲文化、古建築文化、人居文化、民俗文化、古玩字畫文化。現在已成為“外地人必到、杭州人常來”的旅遊特色景區。

圖說:清河坊歷史文化街一隅,右圖佩莉執行長夫妻

4月23日星期二,遊覽杭州國際博覽中心、宋城千古情、六和塔。杭州國際博覽中心是G20峰會的主會場,從空中看,它和錢江新城的杭州大劇院、大金球洲際酒店在同一條中軸線上。博覽中心目前開放了迎賓區、會議區、午宴區,會議大廳使用了大量花窗和木雕,中間的大圓桌很是惹眼,直徑有30多米。

圖說:杭州國際博覽中心會議大廳、空中花園及室內、戶外合影

大型歌舞《宋城千古情》是杭州宋城景區的靈魂,用先進的聲、光、電科技手段和舞臺機械,以出其不意的呈現方式將良渚古人的艱辛、宋皇宮的輝煌、岳家軍的慘烈、梁山伯與祝英台和白蛇許仙的千古絕唱表現的淋漓盡致,帶給觀眾視覺體驗和心靈震撼。

圖說:宋城千古情部分劇照

六和塔,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的月輪山南坡,是一座磚木混築的樓閣式塔。該塔由吳越國國王錢俶命僧人修建,以鎮伏錢塘江江潮。此後六和塔在方臘起義中被毀,南宋時建成現存塔身。塔的外檐在明朝嘉靖年間時被倭寇焚毀,現存外檐主體為清朝所修。該塔平面呈八角形,現存塔身七層,塔身外的外檐為明七層暗六層,塔身內建有迴廊和塔心室。1961年,六和塔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圖說:由左至右唐碧華、胡桂蓉;淑卿理事母女;許嘉佑父女與老師合照

4月24日星期三,依行程規劃原本為良渚古城遺址公園、海寧鹽官觀潮景區、鹽官古鎮等,因鹽官古鎮整修中,且錢塘觀潮以八月中秋為佳,因此改為參觀塘棲古鎮。良渚古城遺址,遺址年代為公元前3300年-公元前2000年,屬於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其中的良渚古城遺址是良渚文化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遺址,被譽為「中華第一城」。良渚遺址是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最具規模和水平的地區之一,其重大價值的不斷揭示,已經改變了以往人們對中華文明起源的時間、方式、途徑等重大學術問題的認識,並將繼續豐富人們對中國文明史的認識。

圖說:良渚古城遺址公園主題雕塑《良月流暉》前合影

塘棲古鎮位於餘杭境內,是京杭大運河杭州段的起點。運河從古鎮中穿過,兩岸是古色古香的老房子,河上有古橋相連。古鎮是開放式的街區,廣濟橋、乾隆御碑、郭璞井、運河穀倉博物館等都是古鎮的精華所在,運河穀倉博物館修得相當有格調,能在這裡了解塘棲古鎮當年作為水運要津的歷史。

圖說:塘棲古鎮一隅

2018年學會初次嘗試海外舉辦研習營,舉辦地點為廈門咸臨書院嘉會班,順道進行鼓浪嶼一日遊,學員們反應良好,19年的福州正誼書院的第二次海外春研營,並前往武夷山遊玩了3日,在意猶未盡之際,開始規劃2020杭州太易書院春研營,再來打算逐步北上,20年初行程都已確定,無奈一場擴及全球的新冠疫情,打亂了我們的步伐,2020太易書院春研營被迫取消,歷經了4年的等待,24年終於成行,在諸位學長的支持下2024杭州春季研習營暨杭州輕旅遊順利完成,感謝老師師母的肯定、感謝太易書院周院長師生的協助與招待、感謝德清學長行程規劃的用心,更感謝執行團隊佩莉執行長、潔玲副執行長、淑卿理事以及禾安旅行社的大力配合,以及少恒的攝影讓兩岸師生頗為欣賞、謙婕協助研習營的錄影工作、其他家璐、婉如、來儀及文松等人的協助,今年的春研營圓滿達成任務。五日的杭州之行,確認每位學員安全返家後,心中的大石頭才得以放下,心中滿滿的感恩。

2025年春研營預計在石家莊軍元學長的誠冀國學堂舉行,俟行程確定後,歡迎諸位學長秉持以往的支持,我們繼續向前行,滿心期待。